葡萄酒 Wine,其定義是" 葡萄汁發酵過的酒精性飲料"。
原料必需完全是葡萄,如果是其他果汁發酵釀造而來的,譬如說桃子,黑莓等等,那就得叫Peach wine, blackberry wine 等等。葡萄做的酒因為實在是太太普及了,所以就不叫 Grape Wine 而直接稱之為 Wine。我們講 Wine,就是指葡萄酒。
葡萄酒其實可以進一步蒸餾,而得到另一種烈酒,稱之為白蘭地 Brandy。但白蘭地跟葡萄酒味道差異太大,所以我就略過不提。
世界上可用來釀葡萄酒的葡萄有很多種(species)。但是九成九九的釀酒葡萄都是同一個種: Vitis vinifera
Vitis vinifera可能源出於高加索山區。這個種千百年來已經培育發展出五千種以上不同的葡萄品種(Variety)。 會選用這個種來當釀酒葡萄是因為糖份很高。 釀酒的過程以後會再詳述,但最主要的葡萄汁發酵過程其實就是,在無氧的狀況下,酵母菌把糖份轉成乙醇跟二氧化碳。
一般來說,二份的果糖會轉成一份的酒精。 而這酒精除了讓喝的人 high 起來外,也具有殺菌的作用。
如果果糖濃度不夠,而造成酒精濃度太低 (如低於 10%),葡萄汁會很容易滋生細菌而整個敗壞掉。
大部份的葡萄酒酒精濃度大約是 10%至 15%之間。 有些地方的葡萄如果糖份不夠高 (如低於 8%),常常添加糖份一起發酵。 這種情形在法國非常常見,但在加州就不會發生。加州的釀酒人只會擔心,葡萄太甜,造成葡萄酒酒精濃度過高。
除了酒精跟水份外,葡萄酒還常常包涵 1%的果酸跟 0.2%的單寧酸(Tanin)。 除了這些,最重要最重要的是那一大堆決定葡萄酒氣味跟口味的化學物。這些不同的化學物,份量很低很低很低,卻是決定一瓶酒生死的物質。
這些化學物,是從三方面來:
一 原料葡萄本身得來
二 釀造過程中因生化作用轉化而來
三 儲放過程中由橡木桶移轉過來、或自行『和平轉變』 而來原料葡萄所帶的化學物,取決於葡萄品種、土壤、天氣、種植方式。
釀造過程中的轉化,取決於釀造方式、酵母種類、發酵方法(如溫度、酸鹼值)等。
儲放過程中的移轉跟轉化,取決於時間、方式、木桶種類、溫度等等等等。
這三個方面,最重要最先決的是原料葡萄所帶來的化學物。
原料葡萄好,接下來只要不出錯,釀出的酒都會不錯。
原料葡萄不好,接下來的過程也沒辦法回天,只能用力化粧了。
葡萄酒的歷史非常久遠。至少在六千年前,中東地區就有在種植葡萄。
而實際人類開始釀酒的時間可以追溯到八千年前。 埃及的歷史在四千五百年前就開始有釀葡萄酒的記載。
舊約聖經中,就有很多有關葡萄酒的記載,你可以看出釀酒業那時已經很興盛了。
例如:這篇一開始所引用的,根據舊約創世紀記載, 希臘人Noah 諾亞,是第一個種葡萄釀葡萄酒的人,也是第一個喝酒誤事的人。笑笑吧! 希臘人開始有大型的葡萄酒貿易,同時也把葡萄推廣到他們在地中海區的殖民地。
真正最重要的推廣葡萄酒的角色是羅馬人。 羅馬人嗜葡萄酒、酗葡萄酒。隨著羅馬帝國,羅馬人把葡萄酒飲用文化跟種殖釀造文化,帶到歐洲許多地方。 如現今羅馬利亞、南斯拉夫、匈牙利、奧地利、德國、英國、還有最重要的,法國全境。
隨著數世紀的羅馬帝國統治,葡萄酒文化便深深根植於歐洲文明中。
羅馬帝國崩潰後,基督教已經興起了,成為中世紀歐洲最重要力量。 教會彌撒需要用到葡萄酒,在漫漫的中世紀裡,修道院跟教會維持了也發展了歐洲的葡萄酒文化。
等到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後,西班牙教士在十六世紀中葉把葡萄傳至智利、阿根廷,十八世紀傳到加州。
十九世紀,大批歐洲移民把葡萄傳至北美洲各地。 十七世紀,荷蘭人把萊茵河的葡萄苗傳到南非。 十九世紀,英國人把開始在澳洲跟紐西蘭種葡萄。
上述這些地方就是現今世界種葡萄的地區。 一般來說,這些地區都屬於溫帶地區,而最好的酒多是出於地中海型氣候區。
進一步詳情,我會在介紹全世界葡萄酒的分佈跟葡萄所適宜的氣候土壤時,講的更詳細。